感恩懷德 知恩圖報
—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
董發(fā)根
60后是特殊的一代,我們兒時生活條件艱苦,學習機會受限,政治環(huán)境復雜,經歷了文化大革命、粉碎“四人幫”等運動。成年后國家撥亂反正進入改革開放年代,我們又見證了恢復高考、分田到戶、體制改制……雖然成長過程坎坷,但給我們開啟了另一扇不一樣的窗。特殊的成長機遇,練就了我們特別勤奮、特別吃苦,也特別能戰(zhàn)勝困難的品格。我們把困難當壓力,化壓力為動力,自強不息,頑強拼搏,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寶貴的財富。
我們感受國家從人均GDP不足 200美元到超過10000美元的歷史跨越,經歷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,40年發(fā)展巨變歷歷在目、感慨萬千,也令世界刮目相看。國泰民安、國強民富、蒸蒸日上,我們趕上了好時代、享受了新生活,感到無比幸福和自豪。感謝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,感恩國家進步所給予的一切。
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,成就了自己、改變了世界,創(chuàng)造了人類發(fā)展史上的人間奇跡,我們可以用欣慰的目光平視這個世界,這是國家進步給予的最好禮物,也是我們祖祖輩輩艱苦奮斗、夢寐以求以及無數(shù)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。現(xiàn)在,我們可以告慰他們,這個目標祖國已經實現(xiàn),并且正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更加昂首闊步、高歌猛進。
未來已來,前程似錦,中國精彩,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,我們有許許多多知心的話兒要講給國家聽、講給黨聽。
與許多農村小伙伴一樣,1980年初,因家庭條件等原因被迫輟學,我從建筑隊工地做小工開始,到復寫預算書,任預算員、設計員,自覺做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實踐者,10年勤工儉學,換來了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國家承認學歷的業(yè)余中專、大專學歷。自薦到設計室工作后,從臨時工到設計骨干、到國家干部,成為設計室主任,再從建筑設計轉崗工程管理,學習、提升,實踐、總結,經過主持多項重大工程建設,我積累了經驗、開闊了視野,又履新公司董事長……
我們始終堅信人生的每一步成長,不管社會環(huán)境如何復雜,不管遇到任何挫折,“實事求是、腳踏實地、愛憎分明”永遠是唯一正確的捷徑,并時刻鞭策、激勵和警醒自己。學習改變命運、知識累聚能量,誠信激發(fā)智慧、勤奮成就理想,是我們前進路上戰(zhàn)無不勝的自然法則。我們同樣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,幸福是奮斗出來的,與時俱進、努力奔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動力。
堅持的信念是走向成功的基礎,1998年《建筑法》頒布實施后,建筑業(yè)執(zhí)業(yè)資格考試進入常態(tài),作為一名建筑設計人員和設計單位的負責人,我必須融入其中,但我自知自己“底氣”不足,我沒有扎實的科班建筑師專業(yè)基礎,如何實現(xiàn)目標?于是,“惡補”成了我唯一的挑戰(zhàn)和選擇。經過努力,1989年我一次順利通過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。嘗到了這樣的“甜頭”,使我增加了信心,也有勇氣向下一個目標進軍。從2000年開始,我繼續(xù)報名參加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,雖然第一次、第二次考試成績不夠理想,但我摸到了考試的“門道”,第三次通過了最難的“建筑設計”大科目,離成功又近了一步,我暗暗下定決心:既然上了船,就一定要到達目的!第四次考試僅剩“場地設計”科目了,但考試仍未通過,心中難免沮喪和膽怯,如果第五次沒有通過,那么第一次考試成績就要作廢。第五次考試只有奮力一搏!幸運終于眷顧了堅持者,當我從網絡上得知自己通過了“場地設計”科目后,一種幸福感、滿足感頓時爆表,激動、興奮、慶賀,難以用語言表達,我終于在第一個考試期限5年內通過了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。
平時的點滴努力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礎,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需要平時的付出和積累。在我的成長道路上,我遇到了佷多貴人,他們讓你積極努力、奮發(fā)向上。平時在工作中,把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形成書面材料,是我多年來的習慣。在一次偶爾的出差中,我結識了一位專業(yè)領導。交流中,我談到了準備結合工作實踐,編一本全過程工程管理的冊子,供企業(yè)內部員工培訓和業(yè)務管理使用,得到了領導的肯定。他說這種形式很好,這類書籍市場上沒有見到過,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人員十分需要。無意的指點和鼓勵,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和鼓舞,于是,我就開始策劃編著書籍并行動。在書大綱和目錄確定時,又聽取了有關專家、領導的意見,使初稿雛形很快形成。經過近兩年的努力,凝聚了大家智慧的《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操作指南》在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順利出版。
在企業(yè)我注重制度建設、文化建設和團隊建設。用黨建作引領,助推企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、科學發(fā)展,通過企業(yè)黨團、工會等組織開展各種交流會、運動會、旅游、義務獻血、結對幫困等活動,利用和發(fā)揮企業(yè)雜志、網站、公眾號做好宣傳,起到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思想堡壘作用。我常以“嚴格管理就是熱情服務、放任管理就是道德問題”來告誡和鞭策我和我的同事。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需要技術和經驗,需要制度和責任,更需要道德和良心。“安得廣廈千萬間”,其中我們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者是最為關鍵的決定因素。用專業(yè)管理為客戶創(chuàng)造價值,用優(yōu)質服務贏得客戶信任,形成了企業(yè)自己的特色和優(yōu)勢,并成為行業(yè)的佼佼者。
在社會活動的各種場合,我在積極參與的同時,樂于獻計獻策,敢于針砭時弊,為社會進步和行業(yè)發(fā)展發(fā)聲發(fā)力,獲得了多項市區(qū)組織頒發(fā)的先進個人榮譽稱號。市政協(xié)主席高玲慧在我的一次履職文章上批示:“1.這是一位細心的同志,忠實記錄了與我交談的內容,還原了與我聯(lián)系的過程,很佩服他的記憶力和用心程度,從此處可以判斷這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同志。2.這是一位有強烈使命感責任感的同志,善于觀察世事,勇于表達觀點,對黨對組織有感情,對事業(yè)工作有熱情,當委員很稱職,社會進步需要這樣的人。”這是領導對我服務社會的最大褒獎和鼓勵。
每一份的耕耘和收獲,都是辛勤付出的結果,也是每一次進步的必由之路。40多年的工作歷練,使我對行業(yè)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特別的情懷,我關注行業(yè)、鉆研行業(yè)、熱愛行業(yè)。
回顧過去并不是為了炫耀,而是一種人生的總結和激勵,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的升華和鞭策。沒有國家盛世安寧,哪有百姓安居樂業(yè)?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,哪有我們今天發(fā)展所取得的成績?因此,我們要牢記使命、堅定信念,用我們的一切所能,以身作則,繼續(xù)從我做起,扎實行動,永遠與黨和國家心連心、共命運,繼續(xù)為國家發(fā)展、社會進步添磚加瓦,貢獻力量,發(fā)揮好我們這一代人的作用,用心用力報答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
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,驀然回首間,我們快到花甲之年,但歷史又賦予了我們新的任務和責任。新機遇、新約定,在后浪面前,我們已悄然成為前輩,雖然接受有些復雜,但這是事實和規(guī)律。承上啟下,繼往開來,我們對自己的過去和付出無怨無悔,對未來的憧憬和規(guī)劃,同樣應當做到寧靜致遠,做好打算和準備。
中國的60后是人類歷史上經歷發(fā)展變化跨度最大的一代。我們現(xiàn)在喜歡回憶、喜歡“幫助和教育”、喜歡“陳獨秀”,正表明我們已有了新的歷史任務和責任,因此,做好傳幫帶,我們責無旁貸。90后、00后即將成為社會的主角,看到他們滿懷激情和努力奮斗的樣子,仿佛見到了我們當年的影子。是啊,整一代人過去了,我們應當為他們的成長滿懷欣喜,他們已經長大,并且一定更比我們強。
站在歷史發(fā)展和人生成長新起點、新高度,我們仍然意氣風發(fā),滿懷感恩和感激、感慨,我們依然胸懷祖國、放眼世界,關心社會、關心行業(yè),但成績已屬過去,工作還需繼續(xù),回報應當盡力,傳承必須用心。感恩懷德、厚德載物,知恩圖報、善莫大焉,應當是我們60后應有的能量、智慧、情懷和格局,也是人生最大的收獲和快樂。
從鴉片戰(zhàn)爭、辛亥革命、五四運動……抗日戰(zhàn)爭到新中國成立、改革開放,牢記中國人民被欺凌的苦難歷史,展望我們黨和國家力挽狂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,讓我們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,倍感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。從南湖革命紅船起航,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、群眾路線、獨立自主的政策方針,乘風破浪,砥礪前行。新時代、新發(fā)展,在國家發(fā)展的新征程上,我們必須堅定“四個意識”,增強“四個自信”,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以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方向,抓住百年不遇之歷史發(fā)展機遇,繼續(xù)演繹和迸發(fā)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磅礴偉力。
當前,中國經濟發(fā)展進入新時代,一路一帶、內外循環(huán)、數(shù)字經濟,已構建成為我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(fā)展的新動能、新格局。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心的黨中央周圍,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和我們的黨,用實際行動在推動建筑產業(yè)現(xiàn)代化新征程中,為加快城市建設發(fā)展方式轉變、推動我市城鄉(xiāng)建設事業(yè)蝶變躍升、跨越發(fā)展,大顯身手,貢獻力量,續(xù)寫我們新的故事。
我們最快樂的享受就是那份真正屬于自己的心安理得,讓黨的恩情貫徹脈絡,讓精神文明風清氣正,讓美好生活越過越好,讓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綻放新的、更加璀璨的光芒和力量。